里約奧運會期間,競技體育廣受關注。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相比,現今國內民眾對奧運會的看法更為理性:首先,唯金牌論的競技體育觀點有所淡化;其次,全民健身的體育潮流正在興起。
過去在體育產業化、社會化水平不高的大背景下,國家集中財力物力投入到競技體育項目,產生大批奧運冠軍,其它很多大眾體育項目并未受到足夠重視,社會整體體育水平很低。按國際標準,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,體育產業會加速發展,目前中國人均GDP已超過8000美元,但人均體育消費只占全球平均水平的1/10。2015年體育產業在國內出現拐點,這一年國內體育消費占GDP的比重增至0.40%,為15年以來首次上升。7月份發布的《體育產業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目標包括:產業總規模超3萬億,從業人數超600萬,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%。據測算,為實現2020年體育產業3萬億規模的目標,今后5年年均產業增長率將達到14.67%。我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,且80、90后逐漸成為新興消費的中堅力量,受居民收入增長、消費結構升級和國家政策利好等因素影響,體育消費在國內發展勢頭初現,拐點過后,未來體育消費潛力將有更大程度釋放。
體育用品行業在國內已經相對成熟,受益于大眾體育的快速發展,體育用品消費還將進一步增長;體育服務業主要圍繞各類賽事展開,對比成熟市場,我國體育服務業面臨巨大成長空間。 |